[遊記] 2016九月 海法能榮登以色列最具包容性的城市嗎?

一般來說,遊客在以色列都可以得到很友善的待遇,但是很少會遇到本地人主動跟外地人講到這塊土地、這群民族間轟轟烈烈、剪不斷理還亂的衝突。民族、宗教衝突對於我們外人而言是個說不得的禁忌,如果沒有熟悉的當地人帶領我們了解的話,就只能從自身的觀察、牆上的塗鴉來模糊地想像這國家脆弱平衡中隱隱約約的分裂與碰撞。

Bahai Garden, Haifa

在海法,我很幸運的遇到了一個願意跟我聊民族衝突的民宿老闆。老闆十幾年前從義大利移民來以色列,有基督教的信仰,但是對於其他民族、宗教,也抱持著很開放、願意討論的態度。
但因為寫這篇文章當下已經與老闆的聊天相距快六個月,所以只能靠著簡短的日記和逐漸模糊的記憶來重現當初的對話,此篇文章只是民宿老闆的個人看法,並不能客觀、全面地表述整個以色列、巴勒斯坦地區的政治、民族情況。

出發之前,剛好在維基百科上看到海法因為比較偏向社會主義,所以是唯一在安息日那天,公共運輸不停止的以色列大城市。和老闆聊到這點的時候,老闆就很自豪地說「海法是以色列最有包容性的城市」、「我們就像以色列的美國一樣,是個文化民族大熔爐」,並且舉出了很多很生活化的例子,讓我深深感受到以色列不同城市間迥然不同的文化風氣,此篇文章中,與海法相比的對照組大都是耶路撒冷,可能也因為耶路撒冷的居民對於他們自己宗教民族價值觀的堅持,才能更突顯出海法的包容性吧。
猶太人與阿拉伯人、穆斯林生活中的衝突
這些幾千年來的衝突,並不是幾句話、幾篇文章就能講清楚的,所以以下是基於當時跟老闆聊天、以及當時我旅遊時所遇到的經驗簡述而成。

民宿老闆說,在耶路撒冷,猶太人會盡可能的避開穆斯林區,反之穆斯林亦然,不同宗教、民族的人,幾乎一輩子不會踏入其他宗教、民族所開的店或是餐廳,因為他們互相認為對方是玷汙他們聖地存在,猶太人覺的阿拉伯、穆斯林是窮光蛋,拖累這個國家的成長;阿拉伯人更是因為1948年後各種種族隔離、接近屠殺式的驅逐而對猶太人感到無比憤恨,所以也可以理解為什麼他們看待不同種族的人的眼光常常會帶有歧視或敵對。

Bahai Garden, Haifa

講到這邊我突然想到,之前我在耶路撒冷要去金頂清真寺的時候有點小迷路了,我就問一個在路邊賣早餐、旁邊有一堆小朋友跑來跑去的阿拉伯老闆,問說「我要如何走到聖殿山(Temple Mount)?」結果早餐店老闆超級生氣地說「那地方明明就是金頂清真寺(Dome of the Rock)!!聖殿山都是N百年前的事情了,現在就因為猶太人勢力比較大,所以在那邊搬弄是非!他們占領了巴勒斯坦人的土地還不夠,要把這邊的文化全部抹掉才願意停手嗎?」聽的我為他們感到無比的抱歉和可惜。

穆斯林眼中的金頂清真寺,猶太人心中的聖殿山, Jerusalem

海法老闆一聽到這邊,馬上說我超白目,居然在耶路撒冷舊城區踩了大部分穆斯林的地雷,他說一個住在這塊土地上幾百年的民族,突然有一天來了另一個民族說「我們兩千年前就住在這邊了,神也說這塊的是屬於我們的,所以請你們趕快離開,因為我們搬回來之後也不想跟你一起分享這塊土地上的所有種種」,接著把資源相對缺乏的穆斯林、巴勒斯坦人一個一個趕到資源更缺乏的地方,或是把他們圍在加薩、讓他們負隅頑抗、餓死窮死病死,在這樣的情況下,穆斯林、巴勒斯坦人能不憎恨驅逐他們的猶太人嗎?也因為這幾十年來的衝突,讓被各種宗教視為聖地的耶路撒冷成為更敏感、更脆弱的城市,不同宗教、民族間幾乎是老死不相往來的。
老闆用強而有力、讓我不敢想像結論來描述這些民族間的矛盾:「以色列就是一個只有一張床、卻有十個人搶著睡覺的房子。你就想想如果中國和台灣之間,沒有那個海峽、並且土地變得只有十分之一大的話,你們這群民族會鬧出怎樣的衝突?」
耶路撒冷復活節大亂鬥
講到宗教的衝突,民宿老闆又補充了耶路撒冷在復活節常發生的荒謬事件,近幾年來,耶路撒冷在遇到復活節的時候,都會加強警力戒備,此時防的不僅僅是ISIS恐怖攻擊,更多的是在防止亞美尼亞東正教與希臘東政較的神父械鬥。
「蛤!?神父械鬥!?你說是真的神父在打架嗎??」
民宿老闆給出了肯定的回答,耶路撒冷的復活教堂是不少宗教舉行復活節儀式時不可缺少的聖地,所以不同教派之間在復活節遇到同一天舉行儀式的時候,教派間可能會事前協商好「早上先由我帶領我們教派的子民們進行儀式,下午再由你們教派進行儀式可否?」

復活節大亂鬥的所在地: 復活教堂, Jerusalem
事前協商一回事,但是身為一個視對方為不正統、不符合禮儀的宗教,在真的要交接的時候,無私奉獻的神父及教徒就不願意把自己的聖地交接給另一個教派。這時就會出現A教派想進來、B教派擋在門口,A教派怒了開始拿手杖往B教派的神父頭上敲,B教派的信徒覺得「馬的膽敢侮辱我們神父,就是在侮辱我的神。」而匆匆撿起一旁的燭台往外丟,於是一場血祭就開始了,不對,於是經驗豐富的警察就來了,把兩方打架的人馬分開,留下一地手指斷掉、眼睛瘀青、頭破流血的神父與信徒們,復活節除了慶祝耶穌基督的復活,教堂還順便附帶了「裡面的人來武功比劃,外面的人來看笑話」的精采橋段。

上面連結是2008年神父們打架的情況。
每一年的亞美尼亞東正教與希臘東正教都會出現這種對外人而言如同兄弟鬩牆的鬧劇,原本我很訝異同樣是東正教,亞美尼亞和希臘是有什麼好吵的,但轉念一想,這就像是外國人看北港新港的媽祖正統之爭一樣地令人困惑吧,自我調適好之後,我也沒認真去查為啥亞美尼亞和希臘東正教每年都要打個架了,我懶我承認。

東正教神職人員(不確定哪個教派)
原本覺得哪天有機會,一定要去看看復活節時兩方教派打架的盛況,但後來有反省到我不應該拿別人宗教的衝突來開玩笑、當鬧劇來娛樂自己,再加上最近耶路撒冷復活節時警力爆增、還有不同教派會把他們舉行儀式放在不同日期,所以應該是不會再出現民宿老闆所提及的暴力衝突了吧。

國防潛規則: 阿拉伯人、穆斯林最好都不要來當兵?

阿拉伯裔以色列軍人,桌上擺著可蘭經
Photo belongs to: BBC

大家應該都聽說過以色列公民全體上下、不分男女,都需要當兩年的兵吧。不過民宿老闆就有說,其實以色列並沒有強制要求、甚至不希望阿拉伯人或穆斯林來當兵,畢竟以色列的軍隊基本上都是來對抗阿拉伯國家的,如果在打以阿戰爭、加薩走廊、巴勒斯坦的時候,要阿拉伯人在以色列軍隊裡攻打阿拉伯民族的話,說好聽一點是擔心造成他們的心理負擔,說難聽一點就是擔心他們變成間諜,所以就算以色列隨處都可以看到軍人,但是卻可以從外觀直接觀察到,這些人基本上都非阿拉伯人。

根據BBC報導,以色列有約20%的阿拉伯人,但這些阿拉伯人中,只有1%的人進入以色列軍隊服役。

關於以色列軍隊編制這部份太複雜了,我鑽研的不夠透徹,怕越寫自己越困惑,故暫時不細寫。

猶太人與穆斯林、阿拉伯人能當好朋友?
接著民宿老闆話鋒一轉,在海法,每個人也都會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及價值觀,但是在社會主義及工業化城市的世俗化下,大家對於每個宗教的視野並不會太極端,所以猶太人可以去穆斯林開的餐廳工作、穆斯林也會很願意常常光顧猶太人開的咖啡館閒晃喝咖啡、不同宗教民族的人可以當鄰居……如果用一句話來總結的話,是一個「只要你的店可以有實力到上新聞,全海法的人都會來打卡,沒有人會因為這家店的宗教信仰而抵制參觀」的城市。

全海法都愛的Falafel, Haifa

儘管不同民族間相處友好,但是也不會到緊密融合、當成生死之交好朋友的程度,有時如果穆斯林和猶太裔結婚,街區巷弄還是會有點好奇、八卦,但是僅只於好奇而已,基本上不會到有報復行動的存在,老闆原本還介紹我到另一條街的咖啡廳,因為那邊就是伊斯蘭丈夫與猶太裔妻子一起經營的小店,「如果在耶路撒冷,這兩個人應該會被兩邊家庭驅逐吧」老闆這樣打趣著。
除此之外,聖誕節時,海法的German Colony那條路上的聖誕樹旁會一起擺上伊斯蘭教的星星與月亮、猶太人的燭台、基督教的十字架,並且配上色彩斑斕的裝飾,整條街上燈火通明、火樹銀花,所有宗教民族的人都會過來一起歡慶,不管什麼信仰的人都可以跟聖誕老公公祈求祝福,「如果是在耶路撒冷的話,把所有宗教標幟擺在一起的地方應該會發生爆炸和火災吧」民宿老闆又默默補了耶路撒冷一刀。

以下照片取自於攝影師Pavel Klimenko的粉絲頁,可以看到左下角有伊斯蘭的月亮(星星不知道在哪,我沒找到),還有與和平白鴿結合的猶太教燭台,至於基督教的十字架我也不知道在哪,反正聖誕節隨處都可以看到所以我就沒太認真找了。

Photo belongs to: Pavel Klimenko Photo Page, posted on Dec 18, 2016

穆斯林、猶太人還一起共組政黨為美好的未來奮鬥!?
民宿老闆還說,海法的市長有特別的推動穆斯林與猶太人間的和平運動,還因此在好幾年前成立了由穆斯林、猶太人一起組成的政黨,只是該政黨最後沒有受到整個以色列的支持,只有在海法興盛,後來就慢慢的消失了。
當時我沒有特別問清楚哪個政黨,剛剛上維基百科查了一下,民宿老闆說的應該是這個由前海法市長Hassan Bey Shukri(1876-1940)所帶領的穆斯林國家陣線(Muslim National Associations,找不到翻譯,此為我暫譯的XD),1920年成立的穆斯林國家陣線是一群支持猶太錫安主義的阿拉伯人組成,支持貝爾福宣言(Balfour Declaration,簡而言之,是個二戰後英國讓猶太人可以在巴勒斯坦定居的宣言),並且旨在反制反對猶太人移居巴勒斯坦的穆斯林基督徒陣線(Muslim-Christian Associations,一樣為暫譯),在穆斯林國家陣線的宣言中,可以看到他們並沒有把猶太人視為敵人,反而致力於幫助海外猶太人來以色列定居,並且與原生阿拉伯人一起共創美好家園(簡述自維基百科)。
原本覺得是一個很和平美好的政黨,但後來查了之後才發現,上述一直致力於推動巴勒斯坦裔與猶太人和解的前海法市長,在他生命最後幾年一直受到其他反對錫安主義的阿拉伯人的威脅,除了家裡被安裝炸藥、還遇到了槍擊暗殺事件,也可能因為這些威脅,所以這些運動就沒有繼續持續的推動了。

不過照我剛剛看到的其他文章再稍微瞭解了一下,可以得知海法的包容性也是處在一個有點脆弱的平衡上,像是2014年反加薩戰爭時,就出現海法副市長及其兒子被極右派的抗議者毆打的情況,除此之外,當時海法的猶太人會擔心自己被穆斯林打、穆斯林也擔心自己被當成恐怖主義者被抓去關起來,儘管相對於其他城市而言,海法所出現的暴力衝突已經少很多了,但還是可以看出海法市民針對某些較敏感的議題時,仍然會爆發肢體衝突來捍衛自己的價值觀。

反對以色列對加薩走廊所進行的軍事行動
Photo belongs to: Aljazeera

反加薩戰爭大遊行
我無法評斷說此位海法市長、或是不支持錫安主義的穆斯林基督徒陣線所做的事情是不是對的,畢竟每個民族對於自己的價值觀沒有對錯之分,只有適合與不適合而已,也因為一次的旅行、事後所查到的資料沒辦法讓我短時間內全面地了解這塊土地上的歷史,所以如果有機會的話,我希望能聽到更多不同觀點的本地人跟我分享他們對這些事情的看法。
不同教派團結在一起前進心目中的理想國度?
老闆要我猜猜,耶路撒冷遇到哪個活動時,所有宗教都會不計前嫌地團結在一起,猶太人、穆斯林、基督教、東正教全部站在同一方一起為了自己的目標而努力呢?
「世足賽?」、「聖誕節?」、「跨年?」、「奧運?」
我猜了好久都沒猜到。
最後老闆公布了正確答案是:「同志大遊行」。耶路撒冷只有舉辦過三次具規模的同志大遊行,每次只要遊行發生,耶路撒冷的穆斯林、基督徒、東正教及猶太教信徒都會集結起來反對同志,老闆苦笑的說:「耶路撒冷就是一個如此莫名其妙的地方,這些互相憎惡對方的宗教民族,千年來從來無法互相和解,卻只有在面對他們同樣憎惡的同志時,才會團結起來,這不是很荒謬嗎?」回來又查了一下維基百科,看到耶路撒冷於2005、2006、2015年分別舉行過具規模的同志遊行,每次遊行都出現了不少宗教份子進行的攻擊衝突,甚至有人在混亂中直接被行刺身亡

2015年,東正教男子在同志大遊行中行刺而遭逮捕,死者為一名16歲女孩
Photo belongs to: Forward News
可能對於這些極端的宗教人士而言,沒有LGBTQ的社會,才是最理想的世界吧。
旅館老闆說,同志在海法算是一個很普通的存在,大家不會特別支持,也不會特別反對。而同志在特拉維夫就是一個非常受到大眾接納的族群,在街上都不難看到彩虹旗,每年在特拉維夫所舉辦的同志大遊行也堪稱亞洲大陸最大的遊行,吸引了成千上萬的支持者來參加,同志在不同城市所遭受到的待遇,也像一面鏡子般反射出了不同城市間截然不同價值觀,台灣戰南北相對於以色列,根本就只是打情罵俏的等級而已。


這塊土地上的紛紛擾擾,若是沒有他人的帶領,只在閒暇時間蒐集資料、閱讀書籍的話,我擔心無法全面的了解;但若像這次遇到民宿老闆一般、有人引導我去認識的話,我又擔心我的認知會被引導者影響、進而帶有偏見去看待這些事情,我永遠不會知道,現在的事實,到了以後,會不會變成人人皆知、但無人相信的傳說;也永遠不會知道,現在因自身利益所編出的虛假故事,會不會成為未來教科書上令人信服的歷史,有時候,讀越多反而覺得越困惑啊......(其實我也沒讀多少就是了lol)

只能說,待在以色列的這兩個星期,與其說是來旅遊,還不如說我是來這裡學習如何客觀的去看待一片土地、一段歷史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