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2016九月 以色列耶路撒冷五日散步日記

去耶路撒冷的朝聖者何其多,身為一個沒有宗教信仰的人,走在這邊更需要小心翼翼,以免因為無知而冒犯到別人心靈的歸屬。

因為只有一個人走,所以我沒那個膽子當一個特立獨行、開發新景點的拓荒者,在耶路撒冷我只敢走大街,走巷子時如果發現這條路人變少了,甚至是直覺不對,我就很孬的馬上彎回大馬路上,照相的時候,也只有看到別人舉起相機時才有樣學樣匆匆拍一張照,其他時間就乖乖的用眼睛看就好。因此,雖然覺得在這城市看到了很多,但其實相機沒有紀錄到多少呢。

復活教堂旁的小巷

幸好在這城市裡面,沒有遇到背包客棧各種前輩所說的不愉快的事件,除了我自己運氣好之外,也要歸功於我孬孬、不敢亂鑽的心態XD

也因為這樣,這篇耶路撒冷的介紹絕對不是私房景點,全部都是各種旅客才會去、旅遊書上絕對會介紹到的地方,希望大家不會失望!

金頂清真寺清晨的貓咪



舊城巡禮

舊城區分四個區,不少人說穆斯林區是最混亂的,不過走了幾天下來,其實我沒有什麼感覺,頂多商店拉客比較熱情,其他時候自己一個人都可以逛得很盡興。

舊城區其實不太需要做功課,地圖等等也是到Jaffa Gate旁的information center就可以拿到很詳細的地圖了,大景點等等只要不要遇到休息日,其實一兩天就可以完全cover到。

Damascus Gate

金頂清真寺 Dome of the Rock



金頂清真寺,也就是猶太人所說的聖殿山,很適合早上配著晨曦和淡淡的水氣來欣賞。那天我早上七點就去哭牆旁邊排隊,經過各種安檢之後才順利地進去。

安檢站前的指示牌
安檢並沒有想像中的嚴格,就是過一個金屬探測器、並且給安檢人員看一下包包就可以了。

過了安檢之後的木頭棧道

從木頭棧道中可以看到哭牆的男子禱告區,在這邊拍照比較不會打擾到禱告中的信徒


雖然金頂清真寺的遊客很多,但因為一堆警衛駐紮的肅殺氣氛,讓我完全不敢亂走亂拍,全部都是站在那邊等到有人舉起相機之後,才有樣一起拍幾張。

清晨灑過水的地板與人們

很碰巧的在這遇到了一位充滿書生氣息的穆斯林向我佈道,好讓遊客能更了解伊斯蘭教。這位學者所講的東西很淺顯,大概跟我之前在書上念到的差不多,沒想到講到最後,他要我跟著他一起講「阿拉是唯一的真主」的阿拉伯文:
「拉 依拉哈 伊拉 阿拉~
        拉 依拉哈 伊拉 阿拉~~
            拉 依拉哈 伊拉 阿拉~~~~」
越喊越大聲的當下,突然覺得有點不太對勁,因為「阿拉是唯一真主」的旁邊一頁,是教人如何跪拜的插圖!!!儘管我沒有宗教信仰,也蠻喜歡伊斯蘭教的理念,但是我也一樣喜歡神道教天主教佛教印度教的想法,如果真的跪了的話,實在是對不起我對於宗教的博愛精神啊!

在這邊遇到伊斯蘭教佈道者

得到了一本伊斯蘭教入門小本本,右下是跪拜的方式(我的去背功力好弱XD)

幸好那位穆斯林學者要我喊完阿拉真主之後,只有指著旁邊跪拜插圖跟我口頭講解一下姿勢、方向的原由,之後就很友善的揮揮手放我走了,整個鬆了一口氣XD

爬了薔薇的美麗鐵窗


以色列博物館  The Israel Museum, Jerusalem

Shrine of the books 存放死海古卷的地方

對以色列博物館的感想充滿了我個人的主觀意見,可能是沒有特別花時間一個一個細細的看完吧,不過整體看來我覺得這博物館是一個非常宣傳大猶太主義的博物館,對於阿拉伯、伊斯蘭民族其實並不是很友善。

我覺得這博物館對阿拉伯民族不友善的原因是,博物館裡的講解,很大一部分的都只有希伯來文和英文。明明阿拉伯人占了以色列人口的20.7% (Israel Central Bureau of Statistics, February 2014),為什麼展區介紹很少有阿拉伯文呢?身為一個文化資源、經濟資源豐富的國家,還能把博物館蓋得如此美輪美奐,如果能包容一點為其他多數民族設立一些他們語言的導覽,說不定民族間的排他性就不會如此的惡化、加深下去了。

講到對阿拉伯民族的不友善,我還要離題一下。在耶路撒冷的舊城區,很多地方的指示牌都像下面這張照片一樣,把阿拉伯文劃掉,讓人看了覺得非常生氣,身為一個曾經被迫害的民族,透過別的國家慢慢強大起來之後,反而轉身過去,霸凌、迫害、驅趕自己國家裡原有的巴勒斯坦人、阿拉伯人等等,實在是太荒謬、太可笑了。

被劃掉的阿拉伯文路牌
隨處可見被劃掉阿拉伯文的路牌:(


再來,這博物館中充斥著過度飽和的大猶太主義氣氛。

博物館入口進去,就可以看到一塊地方介紹西元前五百多年的第二聖殿模型,很詳盡地介紹各種建築的歷史等等,我在那邊拿著導覽機很愉快的聽了快一個小時,但聽到最後,我發現這博物館所介紹的「耶路撒冷歷史」就僅限於「猶太人的耶路撒冷歷史」,除此之外,完全沒有介紹「伊斯蘭教的耶路撒冷歷史」、「基督教的耶路撒冷歷史」

複製第二聖殿山時期的城市樣貌

除了猶太人歷史、猶太人藝術、猶太人飲食文化,古老的猶太人生活,大概就是一些「法老也在以色列這生活過?」的特展。很有趣,很具有深度,不過多元性可待加強。

最後,個人認為,如果請博物館改名為「偉大的猶太人和屬於猶太人的以色列博物館」會不會更合適一點?

教堂音樂會 Church of the Redeemer 

偶然經過的時候發現教堂大門旁擺了一個看板,很低調的說星期六晚上有管風琴音樂會。因為教堂就在我住的青年旅館旁邊,所以我就洗完澡之後晃出來聽了半場,只是後來不敵睡意,順便睡掉了另外半場。

低調的看板

曲目表,都是巴哈的管風琴曲目
開演前
管風琴位於座椅的後方,無法看到演奏者,但也因此讓我們更專注於音樂本身,而不是音樂家的外表或肢體語言。

哭牆 West Wall

哭牆禱告區依據性別分成兩塊,女生在右邊、男生在左邊,中間用一道矮矮的鐵柵欄隔住。在女生禱告區的右方,有書櫃擺著經文供大家取閱禱告。因為這邊是屬於一些宗教的聖地,不少人在禱告的時候情緒非常激動,所以我拍照的時候盡量低調、從遠處拍、不要拍他們的正臉,避免禱告的時候被打擾。

擺了經文的小書車

在那邊的椅子上坐了快一小時,曬曬太陽和觀察各種禱告者,最常見的禱告方式是把頭靠在牆上禱告,禱告結束之後背對著出口,邊念著經邊倒退著走出去,其中還有不少人是邊啜泣邊慢慢的一步一禮出去,雖然我當下無法同理他們彭湃的感受,但宗教所帶給信徒的影響仍深深的震撼了我。

禱告的人們
在哭牆休息的這段期間,還遇到了兩個華人女生所帶來的小插曲,在一群虔誠禱告的信徒中,她們兩個顯得特別突兀,突兀的原因並不是因為他們是華人女生,而是因為在全部人都在禱告、靜默的時候,她們兩個卻在哭牆邊嬉鬧、並且擺Pose要裝出在禱告的模樣,雖然當下沒有人表現出明顯反感的樣子,但把別人聖地當成自己打卡的伸展台,實在是一件非常不可取的事情,我對於他們所表現的不尊重行為感到無比惋惜。

之後,隔壁的男生禱告區出現了很熱鬧的唱歌聲,看到女生區許多原本在禱告的人們紛紛聚到鐵欄杆旁,吆喝他們家族的男性同伴們,讓他們吃個餅乾、幫他們整理一下頭髮和猶太小帽等等,之後就有是多禱詞和呼聲的循環,觀察了一下,有不少人都拿出手機在拍照,附近也有一些類似電視台的工作人員在錄影,所以我也一起錄了一段XD



很有趣的是,男生們唱到一個段落的時候,女生區就會向男生區丟一堆約十元硬幣大小的東西,我觀察了很久,還是不知道是在丟石頭還是小食物,但是想說這有可能是他們禱告的一部份,所以我也沒膽向前去搭訕詢問正在進行儀式的人們。

其他零星瑣碎所見所聞


不知道為什麼街道上要掛樹葉,我猜可能是橄欖枝,但我沒有查到是為什麼要掛
穿著洋裝仍背著來福槍的以色列女兵
巡邏街道的馬以及他的夥伴XD
Ethiopian Church

原本看到導覽書上的衣索比亞教堂,覺得整個圓形的建築非常有趣,教堂附近看起來都是衣索比亞的社區,有許多皮膚黑的發亮的人們為各自的生活忙碌著,但是走到門口發現裡面都沒有遊客,全部都是各做各事的人,一時不知道這個教堂到底有沒有開放給外人參觀,於是決定自己一個人還是不要貿然打擾他們好了,所以匆匆拍一張照片,沒有進去參觀就離開了。

從維基百科上找了整個教堂的全貌,覺得這真的是一座很美的建築啊!!! 沒進去看真的太可惜了...

Photo retrieved from Wikipedia: Ethiopian_Church_הכנסייה_האתיופית_Jerusalem

非遊客區的花園被丟滿了垃圾...

舊城區看到揹著十字架、講電話的路人XD

舊城區的健身房,裡面充滿了硬漢的吼聲,好想一窺裡面的肌肉!
在耶路撒冷的青年旅館窗戶旁就是伊斯蘭禱告的大聲公,每天半夜、清晨我都會被這聲音吵醒,聽了五天要離開時,反而覺得有點捨不得了XD



最後,來一張我覺得在耶路撒冷遇到最美的門與窗來結束這次散步回顧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